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黄冈家居装饰画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黄冈家居装饰画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.书法最忌匠气,书匠和书法家是天壤之别。书匠有很多,但是能数得上的书法家确实屈指可数。颜真卿、柳公权、米芾、赵孟頫是数一数二的书法家,当然还有王羲之父子,很多很多。但是不为我们所知的苏轼、甚至清朝的刘墉都是影响一个时代的书法家。苏轼的书法成就不为世人所知,更多的原因可是是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都太高了。诗文书画都成为个中圣手,纵观历史,没有几人。
2.书法发展到后来,要立宗成排积极困难,总共就那些字,那些笔画,要想创新着实不易,而要成为书法家,就只能另辟蹊径了。
3.书法中审丑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宋代,这是一个书法趣味开始形成的时代。趣味天然地具有一种扩张的本性,它要将自己的触角伸向最广阔的领域,因此开始形成对丑拙书法的审美。从宋代以后形成了以个性为目标的书法,这是导致书法审丑形成的深层原因。经过碑学运动后,丑拙书法开始进入书法主流,但只有经过二十世纪末的流行书风的改造,这种书法才最终得以完成,它是将书法作为纯粹艺术追求的产物。然而,丑书还有可以继续深入的空间,流行书风并没有触及丑书更深刻的层面。这是值得继续探索的方向。追求个性和鲜明的表达成为一种新的时尚。
4.从颜真卿第二行书开始(当然,兰亭集序也是情感饱满之后的完整抒发),书法更多的在意于自我的表达,成为和诗歌、散文、画画相同的表达艺术。第二行书,颜真卿在书写时,内心悲愤异常,几度哽咽,书法成为他表现内心情绪的手段,笔墨或浓或疏,或涂或改,都是情绪的最直接表达,所以全幅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作品,表现的是笔法、清晰、境界、修为和艺术修养,这是一个整体,就像一幅画,或者一篇文一样。
5.苏轼因乌台诗案,差点被杀头,多人多方救援,才篝火得命,然后被贬黄州,在黄州已连续呆了三年,人生本就颇受打击,这时候又到了寒食节,外面又在下雨,天很凉,想吃点东西吧,锅里的菜也是凉的,烧火的草也是湿的,寒食节,不许烧火做饭,于是内心的凄凉一下子涌了出来,写下此文。当时,苏轼四十多岁,笔法、境界,修为和思想都趋于成熟,此时,随性而发、随感而发的作品自然是得到最大的舒展和发挥,此等情况下出来的书法,其实就是一篇文、一首诗、一阙词、一幅画,浑然天成,气象万千。
6.期望更多的人追求书法的表达,不要执着于做个书匠。
很多人欣赏不来《寒食帖》,甚至觉得被称为“天下第三大行书”有些过誉;
萃花觉得,无论是千古文章《赤壁赋》,还是天下第三行书《寒食帖》,它们都是苏轼内心情感的表达,融合了自身的经历和感悟,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!
物质上的困难对苏轼来说可能并不在意,而最难以排解的是心中因官场上的失意累积的愤懑与不平。即使到了第三年的寒食节,苏轼仍然因不能报效朝廷而心情郁闷,并写下了五言诗《黄州寒食二首》,诗作的墨迹也被保存下来,成了闻名海内外的天下第三行书。
萃花给大家做出了译文,如下:
虽然萃花已经结合《寒食帖》的写作背景和苏轼当时的心境大致赏析了它的书法,但可能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这幅帖写得太!丑!
我们来看看历代名家在题跋中是怎么说的。
《黄州寒食帖》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,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,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《兰亭序》、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之后的“天下第三行书”。
之所以《黄州寒食帖》能成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是有原因的,除了人们常说的“天时地利人和”之外,
而且《黄州寒食帖》是苏轼被贬黄州遇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。从内容来看,诗写得苍凉多情,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。从书法三要素“用笔、结体、章法”来看,《黄州寒食帖》通篇起伏跌宕,光彩照人,气势奔放,而无荒率之笔。
其用笔如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,笔意雄劲,运笔迅疾而稳健,点画丰腴而润泽,可谓“端庄杂流丽,刚健复婀娜”,故有“苏书第一”之称。苏轼将诗句中的心境情感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,或正锋,或侧锋,转换多变,顺手断连,浑然天成。其结字亦奇,或大或小,或疏或密,有轻有重,有宽有窄,参差错落,恣肆奇崛,变化万千。
黄庭坚为之折服,叹曰:“东坡此诗似李太白,犹恐太白有未到处。此书兼颜鲁公、杨少师、李西台笔意,试使东坡复为之,未必及此。”董其昌曾赞赏“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,必以此为甲观”。苏轼书法力求创新,并且重视天然之美、字外功夫,把“意”放在书法的中心地位。综上所述,这就是《黄州寒食帖》能成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的原因。
给书法作品和作者排名次是愚蠢之举,封建社会帝王或有话语权的士大夫们所为,作为现代人不要迷信于此。
不同时代书法作品,风格各异,形成的因素诸多,更离不开时代背景,岂能做简单的对比?
凡是鼓吹这类东西的人,都是不懂书法的人。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,名气有多大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冈家居装饰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黄冈家居装饰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